炊者不立:自现者不彰,自视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注:
炊,chuī,烧火做饭;例:炊烟。
立,lì,存在,生存;例:立身。
现,xiàn,出现,显露。原文“见”。
彰,zhāng,显扬。
视,shì,看。
伐,fá,自夸。
矜,jīn,骄傲自大;例:骄矜。
长,zhǎng,生长,成长,长进。
赘,zhuì,多余的,多而无用的。
物,wù,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例:物议(群众的批评)。
恶,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例:好恶。
居,jū,当,任。
解: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去解决民生问题,自我表现就得不到认同,关心自己的利益就不明智,自吹自擂就没有功劳,骄矜自大就没有进步。这在道方面的原因是:余食赘行为众人所不容,所以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要以此自居。
分析:
可以结合德经第74章和道经第29章来理解: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壓其所生。夫唯弗壓,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现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如果基层的平民不用再担心来自饥饿、寒冷等生存方面的困扰,那么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对正义的敬畏就将要到来了。不要使他们居无定所,也不要让他们食不果腹。唯有不干扰和破坏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们才不会排斥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所以圣人做到自知认真去为基层的平民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在他们面前表现自己的地位和富有,也做到自爱与基层的平民平等相待而不自认为比他们更高贵,所以去彼而取此。)
基层的平民畏的是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对他们正常生产生活的侵扰和破坏,造成的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一章中的“自知而不自现”与道经第22章中的“不自现故彰”的指向是相同的。“毋闸其所居,毋壓其所生”与道经第22章中“炊者不立”的指向也是相同的。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或凉,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想要去取得天下,却做些违背自然、违背民意的事,我断定他这样不会成功。天下就像是人们传说中的神器,是不可以破坏它的平衡和谐的。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破坏它的平衡和谐就要失败,执着于这种做法就要失掉天下。社会上的人有的自立门户,有的跟随别人;有的环境较好,有的条件艰苦;有的体质较强,有的天生太弱;有的得到扶持,有的受到压制。所以圣人去除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中极端太过、奢侈浪费的思想和行为。)
“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与道经第22章中的“余食赘行”指向是相同的,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破坏社会的平衡和谐就要失掉天下。
图片
作者:曰静2017,姓丘,名平,江西铜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